今天想要跟大家聊聊一些心理層面的話題。
觀看我的部落格很多都是媽媽,我和妳們的生活很像,不論是全職媽媽、職業婦女,因為照顧孩子、照顧家人、如果又要上班,你的時間幾乎是被分散的零碎到不行。
前幾年的我,雖然邊帶孩子,但是我腦袋裡總是有好多想完成的事情:我想運動、我想考證照、我想寫文章、我想拍影片、我想教課、我想多認識同年紀孩子的媽媽、我想自己在家與孩子練習手作勞作、我想每天親子共讀至少30分鐘…..大家是不是覺得我的腦袋要爆炸了!哈哈哈哈!
對啊,明明每天的固定行程已經夠忙了,結果我還要在緊湊的節奏上,再把我的節拍器調快。但是偏偏一天時間只有24小時,回頭看看真正完成的事情其實不多,但是我常常覺得很累,說不上來的感覺,就是沒有那麼開心,但總覺得很空、不踏實。
想越多 心越累
思索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自己在執行「優先順序」、「孰輕孰重」這個關鍵上出了大問題。因為想要做得事情很多,然後又錯誤地把每件事情都放在同樣緊急重要的位置,讓「想法」遠跟不上「做法」,這樣期望的落差,完全解釋了我低落的原因。
我不是身體累,只是「心累」。
從2018年開始,我讓自己開始練習「艾森豪威爾矩陣」,也是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 他提出了一套處理優先順序的法則。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對這個法則不陌生,我大概2005年在台灣萊雅集團上班的時候就已經在訓練課程上,可是多年來我都沒有好好練習,一直到最近認真執行,才發現它協助我在做決策時更精準,也幫助我排除掉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圖表:網路截圖)
將時間分塊
剛開始當blogger和教課的時候,我常不經意把工作和家庭時間混在一起,讓我有種錯覺:「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忙?」
可是,我真的有這麼忙嗎?我發現我處理的公事都沒有時間的緊迫性,我是有餘裕可以晚點處理的。於是,我讓自己在一天裡把時間用塊狀分類,把特定的時間只留給家人。
於是,我開始練習在陪兒子、家人時刻意把手機收起來,專心陪兒子讀繪本、陪他玩、跳舞、唱歌、專心與家人一起用餐,我發現親子的互動更緊密,即便全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也許只有短短1-2小時,質感也提升了,稍晚再處理的公事,效率也更好。
要計劃,請放慢
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把那個時間固定下來。譬如你想要運動,也許跟你的先生、家人、或保姆溝通好,某個時間你需要他(們)的協助。如果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趁孩子午覺、晚上睡覺後,即使15分鐘地快速運動一下,持續下去,也是一個很棒的執行計劃。
量力而為。正因為妳能給自己的時間不多,所以妳應該更多給自己讚美和鼓勵,特別是每當妳為自己做了些什麼的時候。
說「不」的藝術!
學習向消耗你的精神、能量的人和事說「不」。如果你覺得這週末的聚會你去了會覺得很浪費時間,那就不要去;如果你覺得身邊這位朋友或同事總是帶給你負面的能量,慢慢遠離。有時候我們知道我們不想,但是我們不敢。所以我我今天想要跟你分享:你不用討好任何人,誠實的聆聽你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就好了。
學習感恩
幾年前的我聽到「感恩」就想要翻白眼,覺得又是老生常談。
但是我從2017年開始練習去真誠體會自己所擁有的美好,多對自己周遭的人賦予同理心,減少思考「我還沒得到的」的念頭,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思考模式有點「阿Q精神」,但是在我這一年來的練習,我發現越是「阿Q」的人,越有享受幸福的能力、越有耐力可以達成目標、越有能力去散播正能量。
現在,列出今年你最想達到的3個目標,你可以寫在紙上、記在手機裡、寫在便利貼貼在電腦上,然後當你猶豫先做、後做哪些事;該不該去參加什麼活動,把你的筆記拿出來看,問自己:現在要做的事情跟你的目標有沒有相關?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其實Paige也還在學習,我不是育兒專家、我不是管理大師,我只是從自己錯誤的生活方式中,徹底反省、改進,然後希望可以成為一個更喜樂、內心更充滿、匯集正能量更好的自己。
2018年,我們一起過幸福的「減法人生」吧!
Love,
Paige
—————————————————————————————————————————————–
追蹤Pelieving I G 帳號:www.instagram.com/plieving
訂閱Pelieving YouTube: @Pelie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