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Food

如何控管「嘴饞」的念頭?抓住7大要領!

關於女生或是產後媽媽最在意的減重、減脂,大家也許都已經耳熟能詳「熱量赤字」才會帶給妳實際的成效。

所謂「熱量赤字」,是妳必須攝取「低於」每日應攝取的總卡路里。通常以長久可執行來說,我會建議大約低15-20%即可。但是因為每個人的肌肉量、活動量不同,到底該攝取多少卡也有很大的差異。

我們今天暫時先不討論攝取多少卡,而我們要討論的是在執行熱量赤字時,如何讓自己能真正執行成功而不會因為嘴饞多吃了不該吃的零食等純吃熱量、營養價值低的加工食品。

在列出方法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個重點:熱量赤字並不代表妳完全不能吃零食、點心等,而是份量的拿捏去控制卡路里攝取。即便在我的90天產後瘦身運動飲食控制挑戰時,P每天都會在午餐後吃點餅乾、甜點,以滿足我口腹之慾。因為唯有適當讓精神放鬆,這樣的熱量控管才有辦法走得長久。

如果妳真的在一天之中非正餐或上午下午點心時感到「嘴饞」,忍不住想吃東西,可以執行以下的方法:

  1. 先了解一天之中,妳什麼時間最想吃甜食或零食。然後安排那段時間讓自己好好享受適當的點心,因爲妳的身體需要,妳的心靈也需要。
  2. 身邊不乏營養價值高健康的點心。準備堅果、水果、有機發穀全麥土司、水煮蛋等在自己辦公桌抽屜裡、包包裡、家裏維持這類的東西唾手可拿,可以避免有飢餓感時,容易抓不營養的零食只追求飽足感。
  3. 喝水。有時身體缺水也會誤以為是飢餓。建議可以先喝300cc的水,等待15分鐘後,通常如果只是缺水性飢餓感,喝完水後就會警報解除。
  4. 找事情做。有一種餓叫做「無聊餓」,面對這樣的狀況,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起身做點別的事情。像是上班時找同事討論工作內容、在家時做家事、出門辦事情等等,讓自己從無聊狀態中跳脫出來。
  5. 確認自己真的有吃夠卡路里。這點非常重要!如果妳一天只吃800、1000卡,當然隨時隨地都會餓!而且過少的熱量攝取,長時間下來身體的新陳代謝會下滑,反而造成「連喝水都胖」的易胖體質。如同我一直重複的,熱量赤字是依照妳應攝取的總卡路里下修20%就好。所以了解自己的基代、列出可長時間執行的餐飲計畫非常重要!P會在之後分享如何計算自己的每日卡路里。
  6. 放掉「罪惡感」。如果某天妳因為前一天/當天的運動、或因某事壓力太大,妳很需要一些甜點、零食來慰勞自己、安慰自己,可以以「一個手掌大小」的範圍,當作給自己一點獎勵、放縱的空間。
  7. 好好享受家庭、朋友聚會的時光。即便妳正在執行飲食控制,並不代表妳需要與世隔絕,孤立自己,不參加任何聚會。在聚會裡,那多兩杯的紅酒、多一片的pizza、和多吃的甜點,是妳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和朋友情感的交流,是代表著無價的精神食糧,他們並不可怕、並不會毀了妳之前所有的努力。所以,在特殊情況下,請好好放鬆,不要再施加任何「罪惡感」給自己,這只是讓身體承受更深一層的壓力。記得,妳的心靈和情感,也需要被適時的滿足。

控制卡路里攝取也許需要花一點心思和毅力,但不是完全不可行。配合規律的運動、適當的「熱量赤字」其實可以讓妳不必餓肚子、也可以執行很長久。

追蹤P的IG:www.instagram.com/pelieving 

按讚P的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pelieving

更多運動影片在YouTube 🔎pelieving

Categories
Pregnancy

餵母奶越餵越瘦?7大重點別忘記。

哺乳媽媽依照親餵或擠奶的頻率每天會多燃燒200-500大卡,很多專家和新生兒媽媽因此都支持「餵母奶」可以幫助產後瘦身,但是不見得每個媽咪的體質都能如願達成。美國好萊塢知名健身教練Tracy Anderson,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一次訪談中提到,「餵母奶能刺激子宮收縮,幫助子宮更快速地恢復到原本的位子。至於是否能幫助瘦身減重,因人而異。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靠飲食卡路里控制和適當運動。」而她自己本身親餵到孩子三歲,產後瘦身也是靠著運動和控制飲食慢慢瘦下來。

P不得不同意以上的說法。

老二弟弟出生後就是全母奶,我發現從滿月到現在3個多月,我在沒有運動、監控飲食的前提下,體重下降速度很慢,大概兩個月才降1公斤,有時候還會因為多吃或重鹹而體重上升。如果妳本身能藉由餵母奶而瘦回懷孕前的體重,恭喜妳,妳可說是位幸運兒。但是,如果妳跟P一樣,別擔心,妳並不孤單。

餵母奶的一個大重點就是要攝取更多的熱量讓身體能製造奶水,這樣的理論和減重瘦身似乎又相違背,不是嗎?

真的嗎?不盡然。

P參考了論文文獻和眾多營養師的建議,加上個人的實戰經驗,整理了7大重點,讓家有新生兒的媽媽同時享受哺乳的美好也能「越餵越瘦」。

  1. 等到至少8週後再開始控制飲食、減少攝取熱量。

很多研究都指出至少等到8週之後再開始控制飲食,但是我是從第10週才開始的。一方面是因為生完弟弟就在準備搬家事宜,5週時我們就搬家了,到了新環境也需要一點時間安頓下來,還要照顧4歲的哥哥,真的有點分身乏術。

再來我是等到弟弟可以自己睡過夜大約7-8小時後,晚上不用再起來餵夜奶,精神體力都恢復比較好之後才開始。

最後一個原因也所有專家提及的原因,產後初期身體都還在恢復的狀態,需要補充營養和充足的休息。而且奶量通常在產後8週左右比較穩定,若太早開始控制熱量攝取不僅身體無法獲得應有的恢復期,更延伸到母奶容易不夠充足的影響。

2. 每日熱量攝取達到1500-1800大卡。

每個女性的基礎代謝率都不同,如果妳身體的肌肉量多,基礎代謝率會偏高,反之偏低。但是以一般哺乳的媽媽來說,許多文獻和營養師都建議每日攝取1500-1800大卡是基本,甚至最好可以達到1800大卡,重點是「絕對不能低於1500大卡」!

Breastfeeding and Human Lactation研究中有提到,長期每日過低的卡路里攝取(低於1500大卡)除了影響母奶供給量不足外,容易將儲存在脂肪中的脂溶性環境污染物,像是食物裡殘留的農藥或魚類的微量金屬等,進入到母奶裡。專家進一步說明這些污染源雖然不至於對寶寶有致命的傷害,但能夠盡量避免是最好的。

3. 飲食比例調整。

特別應注意常被忽略的脂肪攝取。因為每公克脂肪產生9大卡,不留心容易不小心熱量攝取超標。「脂肪」攝取應佔每日20-25%的總卡路里,以1800大卡來算,一天可以攝取的脂肪熱量最高是450大卡,相當於2.5顆酪梨或55顆花生的量。

多吃蛋白質也是老話一句了,但是要吃多少才夠呢?「蛋白質」在前6個月每日應攝取至少65克,大約3個手掌大去皮的雞腿肉;7-12個月可以稍微減少到每日60克。

P以自己在烹調的經驗,也再次驗證以上的論點。之前我發現「花生豬腳」和「烏骨雞湯」對於我發奶的效果很好,所以在月子餐停了之後,我就煮這兩個湯維持我的奶量。但是吃了兩週之後我竟然發現我的體重上升了,身體也感覺越來越沈重。我自己觀察和評估應該是我的脂肪攝取超標,畢竟豬腳的皮、花生、雞皮營養流進湯裡,也隨之吃進了不少脂肪。於是,我改成以「立魚湯」為主,「雞腿湯」為輔的方式,同時不特別減少澱粉或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身型也因此變得消瘦一些,特別是手臂、背部、腹部,連水腫的問題也大幅改善。

4. 少量多餐。

這樣的建議應該是老生常談。之所以要少量多餐是避免身體在正餐與正餐之間有飢餓感,在沒有周全準備好餐間點心要吃什麼的前提下,容易隨便亂抓手邊的零食亂吃填飽;亦或是正餐容易吃太多。

維持一天吃至少5餐,早午晚餐+23次的點心。點心的選擇可以從水果、堅果類、水煮蛋這類簡單的食材著手。

5. 每月體重下降不超過3公斤。

大部分哺乳的媽媽每週瘦0.6公斤(或是一個月瘦約3公斤)是不會影響母奶的供給,也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但是有一份研究指出媽媽一週瘦1公斤對於母奶的產量也沒有影響(不過測試者只維持11天控制飲食而已,並沒有長時間追蹤)

6. 控制熱量攝取時仍應繼續持續餵母奶,越多次餵奶越多刺激。

研究指出哺乳越頻繁或是持續餵哺超過6個月以上,更容易減重。

7. 飲食保持營養均衡。

不採取任何快速節食瘦身的方法,不採取生銅、低碳、減肥藥等等的飲食方式。

產後親餵又要堅持減重是條辛苦的路,P也還在這條路上努力,之後會分享一系列哺乳與瘦身相關的文章,希望對有需要的媽咪們有幫助!

參考文獻:

https://www.breastfeeding-basics.com/articles/nutrition-exercise-and-weight-loss

https://www.thebump.com/a/tracy-anderson-breastfeeding-interview

Book: Eat Well, Lose Weight While Breastfeeding by Eileen Behan, RD

Categories
Fitness

產後體脂35% -> 20% 相信自己妳可以

大家好,我是Paige。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與先生定居在美國灣區,有一個3歲多的兒子。曾經不愛運動、討厭流汗,雖然一直都不算是胖的身材,但是產後體重飆高到69公斤、體脂35%,才慢慢藉由美國最新的運動Barre+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飲食搭配,曾經持續了18個月,在完全沒有任何節食,甚至還多次大吃的情況下,到現在已經完全恢復到懷孕前的體重54公斤,體脂肪也降到20%,甚至低於孕前的體脂21%。我可以明顯感覺到我的體態、體力,遠比我懷孕前都還好。

聽起來我的產後瘦身這條路很順?不。

生完後約10個月左右,減重進度遇到極大的瓶頸,不管我怎麼努力運動,體重就是下不來、體脂依舊動 不了。記得那時經常刷著手機上的健身部落客還有藝人們飛快的成功產後瘦身,再低頭看看自己依舊肥胖的下半身,龐大的壓力讓我經常陷入低潮、甚至幾次大哭。

DSC_0070

眼淚擦乾後,我還是冷靜的告訴自己不能放棄!

所以我開始上網看美國知名私人教練的部落格、看書整理重點、調整運動方式、改變飲食內容、調整作息。

這段時間,針對運動,為了增強有氧和重訓的強度,我鎖定CrossFit的運動。每周4次,上午5點起床,在全家都還在熟睡時去運動,趕在先生上班前回到家接著照顧小孩,持續了將近10個月的時間。飲食的部分,增加大量蛋白質攝取、選擇粗糙的澱粉當主食、多喝水、多吃各種顏色的蔬菜。

IMG_3528

慢慢的,我的身型又再一次改變。

pic3_results in 13mos

可惜好景不長,因為運動太過量、身體和肌肉休息不夠,在2016年5月時,右大腿、小腿肌肉拉傷,影響到我的膝蓋劇烈的疼痛。結果,就是進入到休息至少8周的復健行列。

果真「欲速則不達」!

還好因為已經養成了均衡營養的飲食習慣,在停止運動的這段時間,我依舊靠著飲食控制自己的體脂肪和體重,還因此降了2%的體脂。

經過受傷後,才深深體會到自己在運動這領域的不足,於是除了帶小朋友(記得那時還剛好在搬家)之餘,特別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準備,考取了「美國運動協會教練證照」(ACE Certified Group Instructor),同時擁有American Heart Asscociation 認證的CPR/AED的證照。有系統地學習之下,對於人體肌肉骨骼結構、運動強度與傷害、飲食搭配都有更深度的了解,也正式成為一名健身教練。

pic6-ace instructor

因此,在美國已經累積一年多的教學經驗後,很榮幸的,更於2017年2月巡迴北台灣、中台灣教課,報名非常踴躍,於開放售票後10天內銷售一空。

pic7 - teaching pic

此外,也有很多學生陸陸續續都有展現了明顯的成效! 

IMG_9892

 (3個月瘦7公斤、體脂降了8%)

IMG_1350

(3個月瘦12公斤、體脂降了6%) 

因為教課,我常有機會跟媽媽們或是想練出馬甲線的女孩們聊。我承認瘦身、練肌力的確很不容易,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的目標,如果踏實地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去前進,僅管是3天、3個月、還是3年,要「相信」這一天終究會來。

pic8 - now

我也深刻的體會到,「養成運動習慣」這句話的重點不在於養成、不在於運動、而在於「習慣」。而「習慣」的培養,需要時間、方法、等待。

有人問我Pelieving是什麼?其實它是Paige X Believing。希望藉由Paige介紹的運動和健康飲食傳達「相信」的正能量,因為,我們都需要「相信的能量」給我們勇氣去接受更多挑戰、解決更多困難。所以,如果妳現在也在這個過程裡,不論是產後或者是妳希望妳的身型達到更理想的狀態,請不要放棄、請耐心、請等待、請相信、最重要的是:請永遠愛妳自己!

pic10- body shape now

按讚Pelieving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pelieving

追蹤Pelieving I G 帳號:www.instagram.com/plieving

訂閱Pelieving YouTube: Pelieving

 

Categories
Fitness

一段瘦腿的心路歷程

我天生的身型就是屬於下半身比較容易累積脂肪的梨型身材。雖然在懷孕前一直都不算胖,但是下半身相較於上半身就是比較肉一點。而且,在我接觸運動這6年之前,從來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甚至討厭流汗,所以臀部、大腿、小腿幾乎沒什麼肌肉,都被脂肪覆蓋。

在產後瘦身的運動路途上,其實剛開始我沒有想太多,只想趕快把身上多出來14公斤的贅肉和脂肪減掉。產後3-4個月開始,我以Barre為主練習恢復肌肉的耐力,大約3個月後(產後7個月),藉由當時工作同事的介紹,開始接觸Interval Training (有氧與重訓間歇訓練)為主的訓練,就這樣我維持了5個月的時間,每週2次Barre、2次間歇訓練。

IMG_3216.JPG

IMG_3227.JPG

後來,因為間歇訓練將我的體能與肌力往上拉,我暫時停了Barre的練習,改成一周4次、每次60分鐘的Interval Training。這樣的規律運動維持了6個月後,我的上半身、腹部有明顯的線條出來,可是臀腿改變幅度偏慢,而且我的體脂肪只有呈現緩慢每個月下降1%(有時幾乎沒動)、體重也來到了停滯期。

我開始納悶,為什麼我的運動量這麼大、強度這麼強,進步速度卻很有限?

在上網找很多文獻研究後,才發現我的飲食出了很大的問題!

我的蛋白質攝取不夠,澱粉、特別是脂肪很容易攝取過多。我才赫然發現,如果是以「減脂」為目標,飲食的重點是要吃「低於」每日所需卡路里。所以,一定要先了解自己每日需要吃進多少,然後詳細記錄每餐的內容,才可以避免多吃不需要的熱量。IMG_9747.jpg同時,我也查到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過多(一周四次以上)的高強度訓練,如果「有氧」的成分較高,大量消耗體內的血糖和肌肉的肝糖,不僅容易把辛苦練來的肌肉燒掉,運動後往往會造成過於饑餓,而且通常在過於饑餓的狀態下,容易尋求高澱粉的食物或甜食來滿足口欲,在沒有嚴格控制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脂肪攝取容易不小心超標。

此外,高強度訓練下若是沒有搭配足夠營養或是休息,肌肉過度訓練容易受傷、壓力賀爾蒙皮質醇會上升,一旦皮質醇上升,身體保護機制就被啟動而開始囤積脂肪。同時,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感冒、頭痛類似的症狀就會找上門。

但是,適當的間歇訓練,絕對有幫助減重、減脂喔!

後來,我考上証照,2017年4月開始正式教課後,我的運動量就隨著我教課一同進行。一周約4次重量訓練、 2次有氧間歇訓練。這樣的運動頻率持續了大概6個月,我的體脂肪從22%降到18%。雖然這看起來幅度不大,但是如果你是有運動習慣的人就會知道,當你運動一段時間,進入中階級程度,你的體脂肪每下降1%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你的身體已經很習慣運動的強度,必須再更控制飲食或是增強阻力或重力訓練,才有可能在數字上突破。21742960_1943109679240433_1642299417940777068_n.jpg

到了2017年11月底,也適逢美國進入感恩節、耶誕節假期,團體課程稍有暫停,我決定自己給自己一個全新的訓練 – 進行一周兩次的槓鈴硬舉和深蹲等針對下半身的阻力訓練,搭配一周一次高強度有氧訓練。

IMG_1728.JPG

IMG_1720.JPG

短短1個多月,我的大腿圍從20吋(約51公分),瘦到18.5吋(約47公分)!也是我有記憶以來,大腿最瘦的一次!而且我可以明顯感受出我的腿部線條明顯緊實、肌肉量大幅提升。

我之所以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這樣的成果有2大原因:

  1. 因為槓鈴對我的身體而言是全新的運動,身體通常會對於新的運動模式會產生較明顯的效果。
  2. 我練習的槓鈴深蹲或硬舉的重量曾最高到52kg,比起團體課教室裡的重量高出大約1倍,肌肉纖維被重量破壞、刺激,藉由飲食補充營養後就可以增強、長大。

瘦腿照-1.jpg

但是,我因為很擔心肌肉練大了腿會粗,因次除了依舊維持自己每日少吃約200卡的熱量以減脂外,我藉由滾輪每天不停按摩、每週泡澡一次,3周左右請專業的按摩師針對經絡深層按摩一次,協助我可以舒緩肌肉痠痛,同時把肌肉拉長。

IMG_1837.JPG

可以參考我的滾筒按摩動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zL6nXvBw

這近2年半的嘗試與失敗和再嘗試,這樣的經驗讓我也對運動、肌肉更有認識。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屬於下半身肥胖的身型,這是我給你的運動建議:

*初學者(運動歷史0-6個月)

目標:以低強度的重訓開始練習強化自己的肌耐力,同時練習正確使用核心肌群

建議運動:瑜伽、皮拉提斯、Barre等等

*中級者(運動歷史2年+)

目標:將肌耐力、強度心肺功能往上提升

建議運動:高強度間歇運動(建議一周三次為限)、提高重量的阻力訓練(啞鈴或槓鈴)等

*高級者(運動歷史5年+)

目標:強化肌肉強度

建議運動:槓鈴阻力訓練(為主)+間歇性有氧運動(建議一周最多2次)、純做高重量低重複度的阻力訓練、高強度間歇運動(建議一周四次為限)

如果真的沒有時間上健身房或任何團體課,可以參考我的居家瘦腿運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IrGkUa4us

每個人因為基因的關係身型都不同,通常容易累積脂肪的部位就是你最難瘦下來的地方,會花比較長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將自己阻力訓練的重量加重、飲食控制在每日攝取低於總熱量200-250卡、飲食內容蛋白質應該佔總熱量的40%、喝水足夠2000cc、睡足7-8小時,最後,放鬆心情享受運動帶給妳的快樂,妳目標的體脂、身型一定會達到。

 

XOXO,

Paige

 

按讚Pelieving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pelieving

追蹤Pelieving I G 帳號:www.instagram.com/plieving

訂閱Pelieving YouTube: Pelieving

 

Categories
Food

妳還不知的水秘密 Some more water secrets

很多學生來上課都會問我該怎麼吃、調整飲食才能瘦更快?而我通常給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多喝水,其他不變」

「就這樣?這麼簡單?」

「對,就是這麼簡單!」

首先,為什麼我只提供多喝水的這個建議?這必須要從了解「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開始。很多朋友覺得減重、減脂很難,是因為大家一下子給自己太多要改變的要素,像是同時間要一周至少運動三次、多吃青菜、少吃澱粉、早睡、多喝水一大堆,結果導致因為壓力太大結果一下就放棄了,信誓旦旦的「新年新希望」常常演變成「過年就忘」。

最好的習慣養成、行為改變是一項一項接著來,從簡單到難的。大家也許很熟悉各大行為學家提出的「21天行為養成」,也就是說很多的新習慣都至少需要21天來培養,如果一下子給自己太多太高的要求與期望,往往美好的目標都只存在腦海裡,即便21天過去,可能依舊在原地打轉。

所以,先從單一的、好上手的喝水開始,徹底執行2-3週,感受自己身體的好的改變,就會更有動力再做更多的改變。

Drinking water-4

喝水對身體有什麼好的改變?

其實這個部分我應該不用再贅述,像是肌膚變得比較保水光亮有彈性、代謝變好、排便更順暢、減少水腫症狀、甚至精神也會變好、情緒較為穩定。

我想要特別提的是喝水與減重、減脂的兩個重要的觀念。

第一、多喝水可以增加飽足感、抑制想貪吃的欲望,減少吃進不必要的熱量;第二、為了儲存肌肉裡的肝糖。一般人肌肉裡有大約350-500克的肝糖(相較於肝臟裡只有100克,多出很多),肝糖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被儲存,水分不足肝糖不易合成,肌肉也就無法養大,線條不僅會不夠明顯,體脂肪也可能因此降不下來。

Drinking water-3

什麼時候喝水?喝多少水才算夠?

一句口訣就是「一天始於水、終於水」。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口就是喝下溫開水,醒你的胃、同時啟動妳的腸,促進排便。睡前也不忘記再喝一口溫水,也可以增進睡眠品質。

在這一天中,儘量讓自己可以喝滿1800-2000cc的水,如果有運動當天,最好可以喝到3000cc.我的建議是,隨身帶著一瓶大約600-650cc的水瓶,讓自己起床到午餐前喝一瓶、午餐到晚餐前喝一瓶、晚餐後到睡前1個小時前喝一瓶,這樣大約就有2000cc了!

最後,儘量避免在吃飯的時候喝水。因為水分會稀釋你的胃酸,導致消化不良、容易產生胃食道你流,儘量在餐與餐之間喝水。如果妳一整天持續喝水的話,吃飯時間你是可以不需要喝東西的。這也是如果有懷孕的媽咪們如果有胃灼熱(chest pain)要特別注意以及避免的。

5-21-2014-health-wednesday-water1

如果妳認為單喝水好無味,加點水果吧!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https://pelieving.com/2016/05/02/cheers-to-health-water-x-fruits-%E6%B0%B4%E8%AE%8A%E6%9B%B4%E5%A5%BD%E5%96%9D%E4%BA%86-%E5%8A%A0%E9%BB%9E%E6%B0%B4%E6%9E%9C%E5%90%A7/

讓我們都一起愛上喝水吧!

Love,

Paige

按讚Pelieving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pelieving
追蹤Pelieving I G 帳號:www.instagram.com/plieving
訂閱Pelieving YouTube: @Pelie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