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Fitness

聆聽身體 運動過度的10大警訊

開始規律運動到拿到教練證照已經來到了第6年,我到現在終於才知道,其實運動並不需要把你自己逼到絕境、每週7天運動、每次運動完都累到覺得自己要虛脫或是一定要感覺到肌肉極度痠痛,才能真正達到「有效減重減脂」。

其實,肌肉的增長、脂肪的代謝,往往是在身體和心靈最健康、舒服的方式,達到最大的效益。

我在3週前有些不規律的出血。就是在生理期結束後,仍然有粉色或咖啡色的分泌物,連續觀察幾天,我發現似乎在我重訓結束後的當天,出血狀況會明顯一些,休息日就會減緩一些。看了醫生照了超音波子宮、子宮頸都正常,雖然腹部沒有疼痛感,也沒有特別身體不適,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我讓自己所有的訓練停止一週。

在進行現在這90天的產後瘦身運動飲食挑戰,不得不承認我在進行到第二個月的時候,明明有時身體很累,睡眠不足,但是還是拖著身體到健身房報到。在一段時間沒有獲得足夠又優質的睡眠品質,在缺乏休息下,肌肉的痠感會持續好幾天無法消除、筋膜過緊,幾個星期下來,這樣發炎的反應還導致我雙腿腫脹,關節處也都有些微的疼痛感。

因為6年來我一直秉持著”No Pain, No Gain.”的運動精神,很容易過度逼迫自己、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往往要等到身體大聲表態「老娘我不幹了!」,才知道事態嚴重。

乖乖聽話休息過後,我的整個身體、精神狀況可以說是完全恢復!

開始恢復大重量訓練這10天,我現在改成「練一休一」的模式,而且讓自己不再一昧追求重量、組數的增加,而是更專注於每個動作的正確性,細心感受身體的狀況。如果真的撐不下去,我不會過於勉強自己。這樣運作快2週,我發現我除了運動外身體仍有動力完成生活上其他事情,時間分配更有效率,思緒也更清楚,和孩子相處時品質也更好了!

雖然放慢我訓練的腳步,但我的體重和體脂仍然持續穩定的下降中,目前只1.5磅回到孕前,體脂也下降到21.6%,比孕前還低。

這也再次證明了,肌肉增長、降體脂往往發生在身心最健康的狀態。

如果妳有以下類似的身體狀況,妳的身體已經承受太多壓力、太累了,請適度讓自己從運動中休息一下:

  1. 每天起床仍非常疲倦
  2. 長時間肌肉筋膜痠痛緊繃、關節疼痛
  3. 身體水腫
  4. 經期不規律、經血明顯減少
  5. 情緒不穩(易低落、易怒等)
  6. 長痘痘、皮膚出現問題
  7. 排便不順、拉肚子
  8. 胃食道逆流
  9. 經常感冒
  10. 運動時頭暈想吐

我們這輩字最該疼愛、珍惜的是我們的身體,它總是盡一切努力保護我們,陪著我們度過壓力、喜樂、悲傷、病痛,記得聆聽身體釋放的訊息,好好回應它,它才能陪我們更久,完成妳心中所想要達成的。

追蹤P的 IG:www.instagram.com/p_pelieving 

按讚P的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pelieving

更多運動影片在YouTube 🔎pelieving

Categories
Fitness

減法人生的幸福

今天想要跟大家聊聊一些心理層面的話題。

觀看我的部落格很多都是媽媽,我和妳們的生活很像,不論是全職媽媽、職業婦女,因為照顧孩子、照顧家人、如果又要上班,你的時間幾乎是被分散的零碎到不行。

前幾年的我,雖然邊帶孩子,但是我腦袋裡總是有好多想完成的事情:我想運動、我想考證照、我想寫文章、我想拍影片、我想教課、我想多認識同年紀孩子的媽媽、我想自己在家與孩子練習手作勞作、我想每天親子共讀至少30分鐘…..大家是不是覺得我的腦袋要爆炸了!哈哈哈哈!

對啊,明明每天的固定行程已經夠忙了,結果我還要在緊湊的節奏上,再把我的節拍器調快。但是偏偏一天時間只有24小時,回頭看看真正完成的事情其實不多,但是我常常覺得很累,說不上來的感覺,就是沒有那麼開心,但總覺得很空、不踏實。

IMG_0788.JPG

 

想越多 心越累

思索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自己在執行「優先順序」、「孰輕孰重」這個關鍵上出了大問題。因為想要做得事情很多,然後又錯誤地把每件事情都放在同樣緊急重要的位置,讓「想法」遠跟不上「做法」,這樣期望的落差,完全解釋了我低落的原因。

我不是身體累,只是「心累」。

從2018年開始,我讓自己開始練習「艾森豪威爾矩陣」,也是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 他提出了一套處理優先順序的法則。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對這個法則不陌生,我大概2005年在台灣萊雅集團上班的時候就已經在訓練課程上,可是多年來我都沒有好好練習,一直到最近認真執行,才發現它協助我在做決策時更精準,也幫助我排除掉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Eisenhower-Matrix-Diagram

(圖表:網路截圖)

將時間分塊

剛開始當blogger和教課的時候,我常不經意把工作和家庭時間混在一起,讓我有種錯覺:「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忙?」

可是,我真的有這麼忙嗎?我發現我處理的公事都沒有時間的緊迫性,我是有餘裕可以晚點處理的。於是,我讓自己在一天裡把時間用塊狀分類,把特定的時間只留給家人。

於是,我開始練習在陪兒子、家人時刻意把手機收起來,專心陪兒子讀繪本、陪他玩、跳舞、唱歌、專心與家人一起用餐,我發現親子的互動更緊密,即便全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也許只有短短1-2小時,質感也提升了,稍晚再處理的公事,效率也更好。

IMG_5388

要計劃,請放慢

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把那個時間固定下來。譬如你想要運動,也許跟你的先生、家人、或保姆溝通好,某個時間你需要他(們)的協助。如果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趁孩子午覺、晚上睡覺後,即使15分鐘地快速運動一下,持續下去,也是一個很棒的執行計劃。

量力而為。正因為妳能給自己的時間不多,所以妳應該更多給自己讚美和鼓勵,特別是每當妳為自己做了些什麼的時候。

說「不」的藝術!

學習向消耗你的精神、能量的人和事說「不」。如果你覺得這週末的聚會你去了會覺得很浪費時間,那就不要去;如果你覺得身邊這位朋友或同事總是帶給你負面的能量,慢慢遠離。有時候我們知道我們不想,但是我們不敢。所以我我今天想要跟你分享:你不用討好任何人,誠實的聆聽你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就好了。

學習感恩

幾年前的我聽到「感恩」就想要翻白眼,覺得又是老生常談。

但是我從2017年開始練習去真誠體會自己所擁有的美好,多對自己周遭的人賦予同理心,減少思考「我還沒得到的」的念頭,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思考模式有點「阿Q精神」,但是在我這一年來的練習,我發現越是「阿Q」的人,越有享受幸福的能力、越有耐力可以達成目標、越有能力去散播正能量。

DSCF7429_preview.jpeg

現在,列出今年你最想達到的3個目標,你可以寫在紙上、記在手機裡、寫在便利貼貼在電腦上,然後當你猶豫先做、後做哪些事;該不該去參加什麼活動,把你的筆記拿出來看,問自己:現在要做的事情跟你的目標有沒有相關?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其實Paige也還在學習,我不是育兒專家、我不是管理大師,我只是從自己錯誤的生活方式中,徹底反省、改進,然後希望可以成為一個更喜樂、內心更充滿、匯集正能量更好的自己。

2018年,我們一起過幸福的「減法人生」吧!

Love,

Paige

—————————————————————————————————————————————–

追蹤Pelieving I G 帳號:www.instagram.com/plieving

訂閱Pelieving YouTube: @Pelie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