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Fun

掌握五大關鍵 哺乳媽媽同步減脂瘦身

首先,哺乳的媽媽們當然可以運動。

P從產後親餵一直到弟弟6個半月多接上副食後慢慢退奶,4個月開始正式、規律的阻力訓練。前面2個半月都是邊餵奶邊運動,我規律哺乳、注意卡路里攝取、營養均衡、確保水分攝取充足,在沒有奶量不足的狀況下,體重每週下降1磅(0.5公斤)、體脂下降0.25-0.5%,在最終「90天的產後瘦身挑戰」總共瘦了15磅,體脂下降6%,腰瘦了5.5吋,臀瘦了2.5吋,大腿瘦了3吋。

所以,在規劃好自己的運動菜單、飲食內容,加上規律的哺乳,要一邊哺育一邊瘦身不是難事。

阻力訓練+飲食熱量赤字+充足休息+規律哺乳=哺乳媽媽輕鬆瘦

何時開始動?

這個問題老實說見仁見智。一般來說,自然產6週後就可以開始運動,剖腹產是8週後。但是有些自然產的媽咪們在月子期間就可以開始進行一些簡單的瑜伽動作,有些剖腹產的媽媽們甚至需要休息3個多月才能開始運動。因為每個媽媽在產後的恢復狀況都不同,P認為最好的標準是妳自己感受身體透露出的感覺。

此外,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產後「腹直肌分離」的狀況。測試的方式是將身體平躺,將一手手指放於肚臍上方,腰部緊貼地面,吐氣微微捲腹起,測量腹部的肌肉是多少指頭寬,一般2個指頭的寬度是正常,超過4個指頭寬就代表有「腹直肌分離」狀況。建議應該先詢問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再進行運動。

一但瞭解我們都沒有任何狀況,醫生也告知我們可以開始恢復運動,我們依舊難清楚界定自己的到底可以做多強的運動。P會建議媽咪在月子過後,可以先以「走路」的方式喚醒身體「動」的感覺。一份加州州立大學針對19位男性與女性的大學生研究發現,光走路20分鐘就能燃燒110卡。聽起來不多?但是想想妳如果一週走4-5天,每次只要20分鐘,一個月下來就多燒了「2200卡」;而且哺乳媽媽每天光是親餵或擠奶,就可以多燃燒300-500卡,等同於一個小時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一個月下來光「哺乳」就燒了「15000卡」!若是同時搭配卡路里控管,只要一個月可以瘦1.5公斤,甚至可能2公斤。

走路是非常好的有氧運動

該怎麼動?「阻力訓練、阻力訓練、阻力訓練」

P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身體對於運動刺激有「適應性」,走路這類型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大約可以維持4-6週的蜜月期,也就是在1到1個半月體重會明顯下降,但是之後會停滯。這個時候,媽咪們就可以準備進行到下一個階段 -「初階的阻力訓練」。

可以先從一些基礎訓練核心、臀肌的動作開始,例如仰臥提臀(Hip Raise)、摸腳踝(Ankle touch)、捲腹(Crunch)、肘撐棒式(Plank)、調整式深蹲(Adjusted squats)等。

如果體力慢慢恢復,同時有時間上健身房的話,也可以開始拿啞鈴、壺鈴、槓鈴負重,慢慢(切記一定要循序漸進)增加阻力強度,刺激肌肉增長。肌肉比例越高,身體新陳代謝越快,減重消脂更有效。

因為知道要照顧新生兒的媽咪有多忙多累,在有限的時間、甚至空間下,哺乳媽媽應該將「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也就是像肘撐棒式、深蹲、弓箭步、硬舉等等這類的動作,視為最主要的運動內容。甚至只要徒手無負重,每天10-15分鐘,對於產後恢復運動的媽媽就已經是很好的開始。

阻力訓練可以刺激「快縮肌」生長,快縮肌肥大會讓大腦獲得「身體需要變更強壯」的訊息。身體變更強壯的好處是妳的肌肉量必須得上升,肌肉量越多,身型越緊實,新陳代謝也更快,可以加速代謝掉身體的脂肪和廢物,讓體重下降。

以P產後運動為例,我幾乎99%的運動是阻力/重量訓練,有氧成份非常少。因為我除了配合弟弟睡覺時間運動、寫文章、拍影片、上課之外,都是自己帶。阻力訓練已經消耗我非常多體力,為了讓自己身體有足夠的休息,其他時間都是帶著二寶弟弟散步。一週3-4次,每次20分鐘的散步成為我和弟弟的親子戶外活動時間,同時促進我下半身血液循環,讓我被重訓破壞的肌肉能更快修復。更理想的狀況是一週搭配30-6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性運動(HIIT),減脂效果和速度會更快,如果妳跟P一樣沒有時間也沒有體力,單從阻力訓練也可以獲得一樣的收穫。

該怎麼吃?「營養均衡 熱量赤字 但每日>1500卡」

在討論哺乳時期減脂減重飲食該怎麼配合,我們先大致了解母乳的成分有哪些。

母乳脂肪約佔3%-5%,供給寶寶所需熱量的50%;母乳蛋白質中含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酪蛋白是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質,乳清蛋白是對抗病毒、抑制壞菌的繁殖,寶寶經由母乳獲得這些保護,同時也促進自己的免疫系統發展;醣類中乳糖是母乳中主要的醣類,可以提供寶寶40%的熱量來源,乳糖也是腦部代謝最重要的醣類,此外也有豐富和種類多樣的寡糖,能幫助寶寶腸道益生箘的繁殖。一般來說母乳內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夠寶寶吸收利用,唯獨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是由暴露在紫外線(UBV)而產生,或許可以多帶寶寶曬曬溫和的陽光補充維生素D。

了解母乳的組成後,我們就可以知道,在哺乳期間的飲食重點就是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優質脂肪與低GI榖物碳水的「營養均衡」。但是由於減脂、減重的一項關鍵就是「熱量赤字」(24小時內總熱量攝取低於身體所需),控管卡路里攝取就成為另一個重要的內容。

控管卡路里攝取,達到減脂的目的。必須先瞭解自己的「每日總消耗熱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 TDEE),然後再扣除20%的熱量,再加上500卡(餵母奶所需要的熱量)。

公式如下:

「TDEE」=「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x 每週活動量強度指標。

哺乳媽媽減脂每日總卡=(TDEE*0.8)+500 (特別注意每日總卡不得低於1500卡)

了解自己的總卡路里後,接下來要了解三大熱量來源「巨量營養素」(macronutrients) –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

現代各方的飲食方式有非常多樣,生酮這類型特殊的飲食法哺乳期間的媽媽不適宜採用。P在「90天產後瘦身」的飲食中是採用「重訓傳統飲食法」,也就是說在總卡路里的蛋白質佔40%,脂肪佔20%,碳水佔40%。我會選擇這樣的飲食方式,是因為除了它最適合搭配重量訓練的營養補充外,這樣的比例,也適合補充母奶營養與肌肉增長。

針對巨量營養素食材的選擇:

  • 蛋白質:雞肉、魚肉、蝦、蛋為主,牛肉1-2週吃一次。
  • 脂肪:煎煮用酪梨油、點心吃杏仁或核桃或杏仁醬、酪梨、亞麻籽、奇亞籽、肉中天然的脂肪
  • 碳水:無麩麥steel cut燕麥、藜麥、糙米、地瓜、少量有機發穀吐司、大量青菜、適當水果(莓類、柑橘類、葡萄、香蕉等)
  • 會避免的食材:容易造成脹氣或消化不良的奶製品(起司、優格等)、營養價值偏低的精緻澱粉(白飯、白麵)、任何加工食品(麵包、冬粉等)。

水分 「每天3000cc」

母乳有88%是水分,可完全提供6個月大的寶寶的水分需求。建議哺乳期間水分(包含水、湯、非糖類飲品等)每天攝取至少3000cc,除了能補充因運動而流失的水分,也同時補充母奶供給。此外,青菜、水果中也有大量的水份、纖維,哺乳媽咪們也別忘記多吃。

休息 「肌肉長、脂肪消在睡眠時」

P理解要有充足的睡眠對於哺乳的媽媽是有多困難。特別是還沒有辦法睡過夜的寶寶們,需要半夜的夜奶,媽咪的睡眠總是被打亂打散。但是肌肉的生長、身體的代謝往往是在我們睡眠時間發生。所以,產後媽媽照顧新生兒已經夠疲憊,運動一定要適量、適度,過量的運動不足的休息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生病,更不利於減脂、減重。

心態 「耐心、耐心、 慢慢來」

最後,P想要說:「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產後瘦身不是一場百米賽跑、也不是一場比賽。身為「母親」,妳現在對於寶寶來說就是他/她的全世界,妳很忙、妳很累、妳承擔的除了從生產恢復中的身理壓力,還有照顧新生兒多種不確定性的心理壓力。

找一個產後瘦身適合妳的步調,而不是外界世俗的眼光。

記得,好好愛妳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參考文獻:

追蹤P的IG:www.instagram.com/pelieving 

按讚P的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pelieving

更多運動影片在YouTube pelieving

Categories
Fitness

越沒時間運動越要「重訓」! 揮別低強度有氧,增肌提升代謝瘦更快!

P在2019年1月生下二寶弟弟,在弟弟滿4個月後開始規律重量訓練。會選擇4個月開始是因為前3個半月我們在忙搬家,而且加上親餵的關係,一直到7-8週奶量趨於穩定也和弟弟磨合出默契;同時弟弟大約是在12週左右開始睡過夜,弟弟睡過夜之後,我的體力和精神就恢復得比較快。在多方考量生活比較上手後,我才正式開始我的產後瘦身之路。

P整個懷孕的過程增重28磅(約12.6公斤),做完月子後因為哺乳的關係,已經減重16磅(7.2公斤)。我一度竊喜,想說餵母奶瘦這麼快,剩下5公斤多應該很容易就瘦回來了吧!結果,事實與我想像背道而馳。雖然還是規律哺乳,但是我的體重在滿月後完全停滯,甚至有時因為不小心吃得鹹一點油一點,身體水腫讓體重不減反增(更多細節看這篇)。查了一些資料,也發現靠著餵母乳瘦身減重其實也是因人而異,於是P決定還是用正規運動與飲食控制來瘦身。

運動類型的選擇:有氧還是重訓?

P在生完第一胎後花了近20個月才大致瘦回產前的狀態,那段產後瘦身的日子,因為對於肌肉建構、提升新陳代謝、飲食卡路里赤字這些關鍵的減重減脂觀念不清楚,認為「減重就是要做有氧運動」,結果我投注了一週5個小時大量高強度的有氧運動,還因為休息不夠,腳底筋膜炎、右膝關節筋膜受損,導致我現在只要太累右膝蓋周圍都會疼痛或肌肉緊繃,成為我的舊疾。

後來我考上教練證照後,開始教課,也藉由教課時陪著學生一起運動,維持我的體態。但是我總覺得體態還可以再更緊實一些,特別是我的下半身。

2017年年底,P開始接觸「大重量訓練」刺激「肌肥大」,提升肌肉量。我跟著一位私人教練訓練了2個多月,發現先前很困擾我的下半身頑固脂肪竟然在短時間內變得緊實且線條明顯(更多細節看這篇),後來雖然因為懷孕而暫停了將近9個月,但是也讓我開始相信「重量訓練」對於身型更結實、降低體脂是有效的方法。

所以,這次產後瘦身,P只用「大重量訓練」當作我訓練的方式。最初的想法很簡單,純粹想拿自己的身體做人體試驗,比較看看到底「有氧運動」效果顯著還是「重量訓練」?我給自己「90天的挑戰」,藉由運動加上飲食卡路里赤字,來達到增肌減重與減脂的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則是持續提高肌肉量也讓身體變更健康強壯。

運動內容:多關節運動最關鍵

P從產後4個月開始,每週四練,每次約1個小時。除了全身都需要雕塑體態之外,因為P想針對下半身增強肌肉量,練腿臀的訓練則安排兩天。同時為了讓身體達到足夠的休息,以「練一休一」的模式,唯有上半身訓練與一次的下半身訓練會連續兩天。

週一:練腿日(一)

  • 運動菜單:槓鈴深蹲、槓鈴羅馬尼雅硬舉、腿推(機器)、槓鈴臀推
  • 重量:選擇適當的重量可以讓我重複8-9-10下,重量循序漸進增加。
  • 組數:3組

週二:休息

  • 運動菜單:慢走至少20分鐘

週三:練背日(拉)

  • 運動菜單:相撲深蹲、單臂啞鈴划船、寬握高位下拉、e-z bar 二頭肌屈伸
  • 重量:選擇適當的重量可以讓我重複8-9-10下,重量循序漸進增加。
  • 組數:3組

週四:休息

  • 運動菜單:慢走至少20分鐘

週五:練腿日(二)

  • 運動菜單:槓鈴深蹲、啞鈴弓箭步蹲、俯臥腿彎舉(機器)、驢子踢腿(機器)
  • 重量:選擇適當的重量可以讓我重複8-9-10下,重量循序漸進增加。
  • 組數:3組

週六:休息

  • 運動菜單:慢走至少20分鐘

週日:練核心+胸肩膀手(推)

  • 運動菜單:啞鈴臥推、過頭肩推、啞鈴側平舉、啞鈴頸後臂屈伸、負重捲腹(或機器跪姿繩索捲腹)
  • 重量:選擇適當的重量可以讓我重複8-9-10下,重量循序漸進增加。
  • 組數:3組

妳可能會想:「什麼?就只做這些運動嗎?」

對,我這90天就是一直不斷重複做這16個動作而已。

肌肉增長的基礎原則

根據研究顯示,增加肌肉量、緊實線條,妳不用做多變化的運動去讓肌肉猜妳今天預計要訓練哪個部分(muscle confusion)。妳真正需要的是利用複合運動/多關節運動(compound movements)「循序漸進增加重量」(progressive overload)。

這個菜單是我參考美國知名作家、健身教練,也是我健身旅程的啟蒙Michael Matthews 書名“Thiner, Leaner, Stronger”內的訓練內容加以調整而成。大部分都是先完成用槓鈴、啞鈴訓練的多關節運動(深蹲、硬舉、臥推等),接著才用機器訓練單關節運動(俯臥腿彎曲、驢子踢腿等)。雖然多關節運動比較難,需要長時間練習,但是它不僅能讓妳在訓練時讓妳更注意姿勢、正確使用肌肉,也比較能幫助妳持續扛起或抬起更重的重量,達到循序漸進增加重量的訓練重點。

多關節運動這樣的過程會持續傳遞「身體需要變更強壯」的訊息給大腦,而身體變更強壯需要更多大的肌肉纖維達成(可以參考我先前的文章)。在多個肌肉群、關節訓練下,更容易刺激中樞神經傳導、建構肌肉,同時因為肌肉能燃燒比脂肪更多的卡路里,提升大肌肉纖維的儲存就能燃燒更多卡路里、提升新陳代謝。

機器通常能協助妳比較容易完成動作(有點作弊的感覺),少了多關節運動帶來的效益;加上機器訓練大多是單一肌肉群或關節,燃燒卡路里較少,對於增肌減脂速度較慢。

90天成果:越沒時間越要做重訓

就這樣,90天下來,P從剛開始頭65天仍在親餵,到最後15天因為弟弟已經開始規律的副食接上,慢慢退奶,我一路從143.5磅,瘦到128.5磅,減重15磅(6.75公斤),體脂肪從27.5%下降到21.5%,3個月鏟去體脂6%。雖然目前體重與體脂都已經恢復到產前,但是還沒有恢復到我最精實的狀態。

相較於我第一胎生完做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沒有搭配適當的飲食內容,花了將近2年才減去17磅,體脂肪從35%降到21%,這次產後瘦身2.0以「重量訓練」增強肌肉強度、提升新陳代謝為主,P花在運動的時間更少卻能獲得更快的進展,也再次驗證增肌、減脂、減重不見得一定要做有氧運動,重量訓練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甚至更好。因為提昇「肌肉量」的運動,才是能讓妳一輩子都繼續維持的運動。

最後,我想和正在閱讀此文章的妳分享。以前的我真的也很怕越練重訓越像金剛芭比,特別對於「大重量」更是卻步。但是我實際操作了之後,真心體驗到肌肉增長的困難度,它需要對的運動設計、完整營養的飲食、充足的睡眠、穩定的心境、和夠長的時間。所以,真的不用擔心自己因為重量訓練而變壯,肌肉真的沒有那麼好練!

如果妳跟P一樣,沒什麼時間運動但是想要追求更健康的身體、更高的肌肉量、擁有更緊實線條的體態,「阻力/重量訓練」會是你最好的選擇。如果妳是運動相關的初學者,不用一開始就上健身房拿啞鈴、大重量(我也不會建議妳這麼做),在家先開始一些徒手的阻力訓練,不僅安全、容易上手、同時也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成果。

一些居家運動可以參考:

請持續關注P的「90天產後瘦身挑戰」飲食、哺乳媽咪運動飲食大補帖、時間分配、受傷復原與正確心態等系列文章分享。

此篇文章內提及的運動菜單純分享,不是教授運動菜單,請勿擅自跟隨練習,pelieving不負任擅自跟隨練習的法律責任。

按讚Pelieving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pelieving

追蹤Pelieving I G 帳號:www.instagram.com/plieving

訂閱Pelieving YouTube: Pelieving